李毓爱分析分析师
王璐爱分析助理分析师
外部专家(按拼音排序)
林远东驰声创始人CEO
吉登高说客教育创始人CEO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完整版《爱分析·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趋势报告》。“
报告摘要
技术与需求驱动、政策引导带来行业持续变革
·教育培训是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万亿级刚需市场,C端的旺盛需求持续多年,而且呈现愈来愈低龄化的趋势,随着C端消费能力增强,行业持续扩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培训停摆,在线教育渗透率大大上升,也改变了低线城市对于在线教育的认识和行为习惯。
·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是在线教育渗透率提升的前提,也是在线供给端模式演进的驱动力。随着直播技术成熟,在线教育互动性、用户体验不断改善,同时,涌现出AI互动课等多种供给形态,满足用户多种需求,也降低师资供给压力。
·政策规范从线下培训向线上延生,推动在线培训规范化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财政性教育信息化预算持续增加,推动教育行业在线化、智能化的进程,也引导行业去芜存菁,有序生长。
K、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市场均含机遇
·K学科培训刚需性最强、学员生命周期最长、诞生独角兽最多的赛道;目前,K学科培训市场步入激烈博弈的成熟期,下沉市场仍待掘金,线上线下融合、素质与应试融合继续深化。
·职业教育政策最为鼓励的赛道,呈现出横向分割纵向分层的碎片化特点,职业资格培训类需多品类扩张,职业技能素养型终身教育、企业培训方兴未艾,如何在弥合知识与实践鸿沟的同时优化完课与续费仍待供需双方共同解题。
·教育信息化进入技术与场景深度结合落地的深水区,目前,教培机构市场已经成熟,公立学校市场打开尚需时日。
特别鸣谢(按拼音排序)
目录
一.在线教育行业概览二.融合加速,K向下沉进军三.职业教育,政策加持下的蓝海四.技术与场景融合,教育信息化乘风而起五.在线教育行业未来展望结语关于爱分析法律声明0在线教育行业概览.在线教育赛道与产业链00年,疫情肆虐影响下,在线教育整体渗透率大幅度提升,用户量爆发式增长,加速向低线市场扩张;教育在线化的整体进程提速三至五年,行业洗牌加速,马太效应愈加凸显。市场成熟与竞争加剧的同时,教育领域线上线下融合、跨边界融合深化,在线教育企业在跑马圈地的同时去芜存菁、回归本质,更加注重业务模式创新,以及自身技术创新或上游技术提供方赋能,打磨产品和服务、优化业务链条,降低获客成本,提升教学效果和用户满意度,实现内生发展。在此背景之下,行业呈现出新的态势,孕育新的增长动能。在线教育产业链以服务全生命周期用户为导向,以教培机构为主体,以各类服务商为支点,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涵盖各类服务商,包括师资与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软件和硬件提供商;上游各类服务商的主要业务模式是B提供产品和服务,少数机构在B的同时探索C的模式。
中游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覆盖C端全生命周期,按照年龄段和学习品类、目的属性分为早幼教(0-6岁,启蒙教育为主)、K学科辅导(7-8岁,以应试提分为目的的学科培训)、素质教育(以提升素养能力为目的,包括学科与应试融合的大语文、数理思维、STEM、艺术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产校共建、职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提升、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企业培训)。
培训机构较多的商业模式是C收取课时费,但随着校外培训机构在技术、教学等方面走在公立校前面,也开始出现培训机构提供B服务赋能公立校,或者采用BC的模式,将B端作为自身的获客渠道之一,同时增强品牌影响力;另外,随着B企业培训业务兴起,部分机构从原有C的职业培训业务向B端延展,或直接切入B端企业培训业务,提供工具、内容和服务。
下游主体是C端学生(消费者)和家长(支付方),企业培训业务下游通过企业采购决策链路传递到C端。
.发展历程与市场规模中国在线教育诞生于世纪之交,语培行业先行,成人IT培训随之,逐渐从成人向低年龄段渗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网络技术发展,从PC端向移动端延展,从录播课向直播与AI老师迁移。
-年,在线教育在PC互联网时代兴起:
年是在线教育行业拉开序幕的重要节点;政策端,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校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准许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颁发网络教育文凭;供给端,新东方网校于年上线运行,标志着传统培训学校开始角逐在线教育市场。同时“三分屏”形式网络视频课件出现,助力教育在线化迁移;
此外,世纪之初,黄冈中学、北京四中等知名中学推出网校,借助互联网优势将优质的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广泛传播;年,达内率先推出双师模式,得以将其北京的师资覆盖到全国00余个城市,也推动双师课堂模式普及。年,以沪江为代表的录播课、学习社区出现,在线教育多种业态兴起。
00-04年,在线教育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交叉路口蓄力酝酿,在线直播模式出现:
00年,美国可汗学院的运营模式影响力扩散,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在资本推动下向全球扩张,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网易带动数以百计的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直播形态也开始兴起。
0年月,一起作业上线运营,以小学英语作业为入口切入教育行业,成为中国第一个K在线教育平台,也开启了从工具端打开教育行业入口的道路;0年,猿辅导从题库类产品“猿题库”起家,积累用户数据并探索商业化变现。
03年之后,知识付费平台开始出现,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逐渐转变为BBC在线教育平台,随着直播技术、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供给端开始探索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与教育结合输出个性化教育。03年0月,VIPKID成立,于04年6月上线Beta版产品;04年,掌门对从线下转型线上,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一对一教学服务;同年,翼鸥等直播平台也开始涌现,直播教学模式在普及前夜。
05年-09年,直播技术成熟,在线教育驶入快车道,各赛道从激烈争夺到格局初定:
05年,直播技术趋向成熟,在线语培迎来爆发,诞生了VIPKID、5Talk等明星公司,在线教育行业井喷;05年,包含对和班课的猿辅导成为基于题库流量的首款商业化变现产品,拉开K在线辅导行业竞争的序幕。
此外,随着智能语音技术成熟、政策推动英语听说考试纳入中考范畴,06年起,智能语音测评领域各路玩家入局,打破驰声的单一垄断地位;AI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也催生了英语流利说等以AI技术驱动、无真人老师的业务模式;08年下半年以来,AI老师的模式在低年龄段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及,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从工具类教辅向教学环节逐渐深入。
09年6月6日,跟谁学登录纽交所,在互联网K大班课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进一步点燃了K大班课的战火。
这五年间,在线教育各赛道走过方兴未艾的阶段,步入成长期,甚或成熟期。教育在线化从刚需类品类向素质类品类延展,从编程、数理思维、到音乐陪练、大语文、美术,均已涌现出头部选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也涌现出市值破千亿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和慧科集团,乘政策的春风继续高歌猛进。
00年,疫情黑天鹅成为行业的分水岭和催化剂,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大幅提升:
根据爱分析调研,疫情将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的进程提前了三至五年;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大幅度提升,打开了用户从线下向线上迁移、行为习惯改变的阀门;同时,供给端在线教育企业低成本获得了大量C端的学习数据,大数据和AI技术教育领域的渗透会持续加深,将产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公司。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0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3亿,在全国人群中的渗透率达30%。
根据爱分析估算,在线教育培训市场00年市场规模近4亿元,0年预计超5亿元。此外,B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3-4亿元,行业整体容量近万亿。
然而,教育变革的过程仍在继续;目前,在线教育付费用户之中一线城市用户占据半壁江山,在低线城市中,在线教育付费参培率仍为个位数,未来增量空间广阔,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终局仍有较大变数。
.3驱动因素与赛道格局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政策与资本助力在线教育行业去芜存菁。
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是在线教育渗透率提升的前提,也是在线供给端模式演进的驱动力;随着技术成熟演进,在线教育产品形态从录播课向直播课、AI互动课演进。在线直播模式使得师资可以跨区域、跨国界提供服务,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区域壁垒;移动互联网、直播技术的成熟,为在线直播班课和对提供了技术工具;为线下教培机构转型线上提供了技术载体。AI语音技术、AI老师综合技术成熟,催热多种在线教育模式,将教、辅环节分离,降低供给端师资成本和压力,同时强化在线教育互动性,也为不同偏好和价格承受能力的家长、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需求驱动在线教育渗透率提升;教育行业本身是万亿级的刚需市场,近年来,随着C端消费能力增强,以及80后家长成为主流,对互联网教育拥抱程度提升,付费意愿增强,各领域教育需求端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已得到验证,并且呈现愈来愈低龄化的趋势;加上客单价的逐年提升,在线教育行业持续扩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培训停滞,在线教育各领域渗透率大大上升,也提升了C端对线上教育的认知和使用习惯,在线化渗透率提升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并存的学习模式和教育形态将长期共存。
教育部政策推动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09年7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层面上颁布的首个线上培训规范文件,标志K培训监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在政策的推动下,在线教育从粗放增长阶段走向精细化、规范化运营的阶段。此外,疫情期间各地“停课不停学”政策助力公立学校在线录播课以及教培机构直播课大规模扩张;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到要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
此外,资本助推在线教育走向理性扩张;06年-09年,在线教育在以及市场从热捧到趋于冷静,投资机构更加